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洲足球主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欧洲足球主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洲国家性别歧视早就被社会拋弃了,男女平等是基于教育公平化,社会就业平等化,欧洲国家女性参政议政积极性非常高,平等意识早就成熟。
女性精英阶层,更加积极参政议政,赢得了社会大众的珍重。
目前很多欧盟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女性化”和“年轻化”,这似乎已经成了两种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却跟欧盟的社会现状息息相关,是复杂的欧盟国家各种社会现象在领导人层面上的一种自然反应。
咱们先来看看欧盟国家领导人“女性化”和“年轻化”的具体表现:
一、女性化:
欧盟国家“女性化”的代表无疑就是在这次欧盟峰会上惊艳亮相的芬兰女总理桑纳·马林了。马林在12月8日当选为芬兰总理,时年34岁,是现在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总理,也是芬兰历史上第三位女性总理。
而在芬兰的联合执政政府中,社会民主党、中间党、绿色联盟、左翼联盟和瑞典族人民党五个党派的领袖全部都是女性,其中有3位年龄在35岁以下。
在12月1日,冯德莱恩成为欧盟委员会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席,而她的团队包括冯德莱恩在内的27名团队成员中,女性有13名,男性有14名,基本上算是五五开了。
二、年轻化:
法国总统马克龙,39岁当选,成为拿破仑以来法国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
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38岁当选;
爱沙尼亚总理拉塔斯,38岁当选;
奥地利前总理库尔茨,31岁当选。这位创下了最年轻国家领导人的世界纪录。
欧盟国家领导人“女性化”和“年轻化”的原因分析:
对于女性出任国家领导人,芬兰的前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曾经在推特上说过:“这显示出芬兰是一个又现代又进步的国家。”
对于欧盟国家大面积出现年轻和女性领导人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欧盟国家的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欧洲正在步入一个后现代化社会。一方面欧洲已经是一个老欧洲了,政治方面有逐渐老化、僵化的一种趋势;一方面在就业机会方面,男女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前者使得欧盟国家普遍存在一种求新求变的心理,寻求改变现状的呼声日渐高涨,所以选举出年轻的领导人出来改变现状正是这种需要的一种体现。后者使得在欧盟国家中,男女平权运动成为了一种政坛规则,女性出任要职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而因为欧盟国家的高福利政策,女性在生活方面有了足够的保障以后,在工作上的需求就愈加的强烈。在很多工作领域,女性也能变现出比男性更加优秀的才能,这就更加助推了在欧盟的政治舞台上的两性平等现象。
领导人的“年轻化”和“女性化”最好不要走向另一面:
不过呢,对于领导人的“年轻化”和“女性化”,过犹不及也是需要考虑的。年轻人锐意改革没错,但有时却会因为政治经验不足并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在这上面马克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因燃油税改革引起的“黄背心运动”还没平息时,马克龙又冒冒失失的想要进行退休制度的改革,想法不错,但就是对改革中会遇到的阻力严重估计不足。而“女性化”也会导致“为女性化而女性化”的现象,当这种“政治正确”大行其道时,也很可能会让以后的欧盟国家变现一个“女儿国”。
“年轻化”最好不要让政府变成“学生会”,“女性化”最好不要让政府变成“女儿国”,这应当是欧盟国家以后引起重视的一个防患于未然的问题。
就地区而言,欧盟国家乃至欧洲在全球经济最发达,社会最开明,制度最完善,其中一条重要标志就是妇女地位,她们不仅在经济社会领域大展拳脚,在企业科技中高层、政坛核心层及议会席位比例不断攀升,据称国家中卢森堡女性薪酬相当于同等男性的98%,为世界之最。
一般而言,北欧国家女性地位最高,包括收入与政治地位,其次是西欧,再次中欧,而南欧、东欧最次;从文化传统看,新教徒主导的国家最开明;而天主教和东正教相对封闭;而从国家地位看,小国一般女性更易上台,大国相对不易。人们对照女性作为首脑或元首的国家,可以较清晰地看出上述“规律”。
从年龄看,以2017年法国马克龙上台为标志,40岁年龄段(包括泽连斯基)涌现;而奥地利总理才33岁左右,在政坛更属于“春年少年”。
政治家“年轻化”,从积极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制度比人强”,制度稳定下年轻人或长者执政于国家社会没有太大区别。相反,“娃娃脸”更有生气与活力,上镜且亲民,相信未来在欧洲会有更多政治新锐出现。
而从消极方面看,“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就是一例,本来40多岁正是精力旺盛之年,却在大选前轻易放出“脱欧公投”的承诺,结果从2016年至今陷英国于动荡,他自己倒是“无官一身轻”,据称大选失败后哼着小调离开唐宁街10号。
阴盛阳衰,并非只是咱们的独有“风景”。在西方——尤其是在各个管理层面——裙裾的摇曳风姿早已随处可见。但巾帼不让须眉的诸多靓丽,更多的则体现在政坛上,毕竟她们时常会暴露在聚光灯下,自然广为公众所熟知。
这些人中,最为著名的女性领导人就包括:“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和“一事无成”的特蕾莎·梅,还有“钢枪不倒”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貌美如花的斯洛伐克总统恰普托娃,六个孩子的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以及刚刚上任的芬兰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总理桑娜马林……
这说明,在西方,走出家门的女人已经越来越多,“半边天”的地位也越来越夯实。同时,她们也看不出男人统治世界就好到哪了,反让国家深陷经济危机、战争陷涡、恐怖事件频发的境地。于是乎,她们勇敢地走了出来,并让许多所谓的政治精英无路可走。
女性的觉醒,就是男性进步的开始,否则,阴盛阳衰就会蔓延到更多男人的传统领域。
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以及北欧的一些国家,确实在国家领导人层面践行了“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有的国家政府机构的领导人已经是男女各占50%,比如欧盟议会领导人以及年仅34岁的芬兰女总理。
欧洲大陆包括英伦三岛在内,其传统文化中就包括了“尊重女性”以及“女士优先”(Laday first)的元素;女人执政,女人掌权司空见惯,比如欧洲国家历史上的女王层出不穷。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王公贵族的夫人小姐以外,普通人家的妇女地位也不是很高;在欧洲的中世纪,女巫成了妇女能够抛头露面挣大钱的唯一途径。
只是到了“文艺复兴”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自有、平等、博爱”是口号之下,一般妇女的地位才逐渐提高,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妇女也能够找一份工作就业,其经济独立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也相应改善。
欧洲主流社会对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参与政治的认可度也慢慢提高——女科学家、女作家、女士兵慢慢走入公众的视线。
不过妇女参政,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仍然还是二十世纪的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成了妇女政治地位提高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过即使是这样,撒切尔夫人也必须使用“夫姓”加上“夫人”二字。
于是欧洲社会,特别是英语国家,出现“女士”这样称呼,即不表示“已婚”(随夫姓)或者未婚(小姐);也就是说,妇女名字前面既不是“mistress”(某某夫人),也不是miss(某某小姐),而是Ms. (不涉及是否结婚)
政治地位的提高与经济独立息息相关;另外受教育程度的普遍也是欧洲妇女地位提高的要素之一;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女教授、女科学家比比皆是;
因此,欧洲女性能够进入国家政府各个部门甚至担任最高领导人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比如现在仍然在欧洲第一大国德国政坛活跃的默克尔(注意,不是默克尔夫人)以及新当选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从人事任命以及权利层级角度而言,欧盟理事会要高于欧盟委员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欧盟理事会的重要作用,它并没有所谓的理事长——并不是由某个理事长主导欧盟理事会工作。欧盟理事会实行轮值主席国制,由各个欧盟成员国轮流担任理事会主席。
也就是说,欧盟理事会的理事长并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国家(一般由该国的外交部长代表国家、主持欧盟理事会工作)。即便如此,在具体的事务中,欧盟理事会也并不能简单地被某个国家主导,而是由当值主席国、下一任主席国以及秘书长三方共同决定。
欧盟理事会秘书长由全体欧盟成员国共同推选决定。
@ 欧盟理事会、也被成为欧盟部长级会议(主要由各国外交部长负责)
相较而言,欧盟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就简单和单纯一些——由某个委员会主席主导所有的欧盟事务。从双方领导层构成的复杂程度的差异来说,欧盟理事会就要比欧盟委员会重要的多。
欧盟理事会领导层的权利分布更加复杂,而委员会就简单很多。
@ 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
从职责上讲
欧盟委员会又被成为欧盟执委会,主要负责起草适用整个欧盟的欧盟法律,被称为整个欧盟的发动机。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欧盟没有政治权利、没有自己的领土,因此起对于整个欧盟来说,起草法令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际意义上讲,起草法令就是欧盟的主要全部工作,欧盟也正是通过一个个法令整合欧洲、推进欧洲一体化。
@ 象征着欧盟全部的欧盟委员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从人事任命的角度来说,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任命需要得到欧盟理事会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盟委员会属于欧盟理事会的“下级机构”。
其次,欧盟委员会的工作看起来非常重要,也非常非常关键。但是,欧盟委员会并没有起草法令的自由!从双方的互动来看,欧盟理事会决定起草什么样的法令,之后欧盟委员会商讨相应的细节、拿出具体的法律法规。
说的直白一些,欧盟理事会中的各国部长聚在一起,讨论各国可以共同推行什么样的欧盟法令,最后根据各国部长的讨论结果,通知欧盟委员会拟定具体的法律条文。
因此,确实是欧盟理事会权利更大,它才是欧盟的真正中心、是整个欧盟真正的首脑。
注:欧盟有四个分支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盟议会。
其中,欧洲理事会由各国首脑组成,是权利意义上的欧盟领袖。但是,各国首脑非常忙碌,大家不可能天天聚在一起开会、决定欧盟事务。
因此,在实际事务中联系各国、共同商讨欧盟大大小小事务的,是由各国外长组成的欧盟理事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洲足球主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洲足球主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